米吐司做法全攻略!不藏私教學+地雷解析,5大關鍵讓新手也能變麵包師
你以為做米吐司只是把白飯丟進麵包機,然後等它變魔法?
那你可能會得到一條——黏黏濕濕像米糕的怪東西。
別急著丟掉那鍋飯!今天我們就來一場米吐司製作大解密,從材料選擇到發酵秘訣,連「最容易失手的地雷」都幫你標註好!
即使你是烘焙界的小白,也能做出一條蓬鬆、香Q、人人搶著吃的夢幻米吐司!
🥣 一、為什麼要做米吐司?
市面上的小麥吐司你可能已經吃膩,但米吐司不只口感Q彈、潤口,還是無麩質的選擇(適合麩質過敏者)、能夠善用家裡剩飯,兼具環保與創意感,就連日本、韓國都正瘋迷這一味!
🔥 二、【詳細版】米吐司做法(不藏私教學)
📋 材料準備(建議常溫備齊):
-
熟白飯或糙米飯(建議當天現煮、略放涼):300g
-
高筋麵粉:200g(或米粉100g+太白粉100g)
-
砂糖:25g
-
鹽:4g
-
乾酵母:5g
-
牛奶或溫水(約30°C):150ml
-
無鹽奶油(軟化):20g
🥣 製作步驟:
Step 1:把米打成「米糊」
👉 用果汁機/食物調理機將飯和部分牛奶(大約100ml)攪打成細滑米糊,越細越好。
📌 小提醒:千萬不要直接把整粒飯加進麵團裡,否則成品會像「飯包麵包」,口感粗糙還不好發
Step 2:揉出一個好麵團
-
在大碗中放入高筋麵粉、糖、鹽與酵母(酵母要遠離鹽)。
-
加入打好的米糊與剩下的液體,攪拌混合成糰。
-
開始手揉或用攪拌機攪拌約10~15分鐘,揉到麵團光滑、可以拉出粗膜。
-
加入軟化奶油,繼續揉5~10分鐘,直到奶油完全吸收,麵團更有延展性。
💪 揉麵小提醒:米糰比較黏,不要急著加太多粉,可以稍微休息幾分鐘再繼續揉,讓麵筋自然放鬆!
Step 3:第一次發酵(一次發)
-
將揉好的麵團放入抹油的盆中,蓋上濕布或保鮮膜。
-
室溫下發酵60~90分鐘,直到體積約膨脹2倍大。
⏱ 發酵重點:氣溫較低時,可移至烤箱中放一杯熱水保溫;溫度約28~30°C最佳。
Step 4:整形 & 第二次發酵(二次發)
-
把發酵完成的麵團輕輕按壓排氣。
-
分成兩等份(視吐司模大小),滾圓休息10分鐘(鬆弛階段)。
-
把麵團擀成橢圓形,捲起後放入吐司模中。
-
再次發酵約40~60分鐘,直到麵團高度接近模具邊緣。
📏 標準判斷:用手輕壓麵團表面,若凹陷回彈慢,表示發酵完成。
Step 5:烘烤
-
預熱烤箱至 180°C(上下火)。
-
放入麵包模,烘烤 30~35分鐘。
-
出爐後立即脫模,放在網架上完全冷卻。
🔥 表面容易上色太快嗎? 可在中途加蓋鋁箔紙,避免「頭焦焦、心還沒熟」。
✅ 成品判斷標準
-
表皮金黃微酥、底部敲起來有「空洞聲」
-
切開後組織細緻、有彈性、米香撲鼻!
-
重點是:不黏牙、不濕黏、也不乾裂!
🚨 三、常見地雷你中了幾個?
-
沒把米打成泥 → 恭喜你得到「米粒吐司」。
-
水加太多 → 出爐後直接變「米布丁」。
-
酵母與鹽直接接觸 → 發不起來氣炸師傅。
-
太急著烤 → 裡面還沒長大,外皮已經老了。
-
用剩飯冷到發抖 → 麵團完全不想長高。
❗️記得:米吐司的製作比你想的更「科學」,千萬別隨便瞎搞!
✅ 四、5大成功關鍵,米吐司就能做得跟名店一樣!
-
米一定要溫熱打泥,不要整顆下鍋裝可愛
-
液體控制準確,過多=濕氣重,過少=乾裂嘴
-
揉麵別偷懶,米加進去會比較黏,要有耐心
-
發酵要保濕保溫,否則「不起來」會很傷心
-
烤溫不宜過高,避免表皮焦、內部還在昏迷
🎉 結語:新手也能做出傳說級米吐司!
做米吐司不難,但也不輕鬆。它不走捷徑,也不容馬虎,但當你聞到出爐時那股淡淡米香與奶香交織的氣味時,真的會覺得:「這條吐司,是我人生中最香的一步路。」
不管你是想減醣、追求無麩質飲食,還是單純想把白飯變得不無聊,米吐司都是超值得挑戰的存在!
參考文獻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govg7ELmTY